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陆扬花前又见燕归迟忆牟复礼先生
博识雅行,学知天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
我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见到在西方的中国学专家亦可谓多不胜数,但以人品,学问和见识三者等量齐观的话,能超越牟先生境界的恐怕是没有的。
我对牟先生的了解是从进普大开始的,而且是从读他那本《中国思想之渊源》开始的。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九九三年,当时他已退休多年,且已移居到景色瑰丽,空气清新的科罗拉多山中,但每年还是到普林斯顿来小住两三个月以便查阅图书和作研究。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
二十三岁的牟复礼从美军退伍、年秋季进金陵大学历史系读书,是该校当时唯一的外国人
文/陆扬
我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见到在西方的中国学专家亦可谓多不胜数,但以人品,学问和见识三者等量齐观的话,能超越牟先生境界的恐怕是没有的。尤其是他的充满创造力的学术生涯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的建立与成长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在今日北美的中国文史研究方面,普林斯顿应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心之一,科门齐全而且资源充分。但与哈佛和哥伦比亚等校相比,普大东亚研究的不同于之处在于其发展历史较短,成立迄今不过四十多年。
五十年代中,牟先生初来普大教授中国史的时候还没有独立的东亚研究系,更谈不上有全方位的中国文史研究,连牟先生自己都是隶属于东方语言文学系(DpartmntofOrintalLanguagsandLitratur)的教授。该系以近东研究为主导。年东亚系的建立,以他的推动为关键,所以称其为普大东亚系之父并不过份。我们今天可能已很难想像当时在美国人文学界的格局之中东西方文化比重的悬殊。
虽然牟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史家,但他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向来是採取文史不分家的态度。也正由于此,他和当时强调科学化的正统西洋史学取径不同。比如与牟先生同时在普大任教而执西洋史牛耳的大师史东(LaurncSton)虽然对牟先生很尊敬,但对人提到牟先生时总称他为xprtinChinslitratur,而不称其为historian。因为在史东看来,像诗人高青丘这样的课题仅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算不得是真正严肃的史学题目。这种区分在当今西方人文界几乎已不存在了,但这一词之差却恰恰体现出在当时的环境下,牟先生为中国文史研究创出一片天地,需要何等的自信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有趣的是牟先生对普大东亚系建立的贡献与史东造就普大历史系的贡献真可说是旗鼓相当。牟先生对普大中国史研究的具体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确立以古代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二是对中文教学的尊重。如果前者还是从当时西方汉学主流发展出来的话,后者则可以说是不同流俗的创举。他反覆强调中文的教学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而且要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并重。这是一种从语言学而非从西洋汉学只重书面解读的角度来主导的中文教学法。他以前的同窗学友陈大端教授当时正在普大主持中文教学,所以牟先生得以和陈大端在这点上通力合作。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普大迄今为止都保持了的特色。但牟先生对普大东亚研究的影响并不止此。他对普大东亚研究资源的积累作出的贡献同样地意义深远。首先是他对普大葛斯德图书馆发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