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稷下学宫

发布时间:2021/4/21 18:59:05   点击数: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得名“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官方学问为黄老之学。稷下学宫的存在,为当时的“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稷下学宫兴盛时期几乎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其中主要者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汇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其中著名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驺奭、荀况等。尤其荀子,曾三次担任学宫祭酒。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了学派荟萃中心。

这些学者互相争辩、诘难、吸收,真正地形成了“百家争鸣”之格局。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册封很多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并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因此稷下学宫具有学术和政治双重性质,既是官办学术机构,又是官办政治顾问团体。

稷下学宫的学术博大精深,包含了当时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学而言,曾在稷下学宫有影响的儒家学者有孟子。孟子关于“养浩然之气”思想,就有学者认为是受稷下先生宋钘、尹文“气论”影响而成。荀子是稷下学宫最后一个大师,承袭的是稷下道家。关于荀子的学派,有黄老与儒家两种说法,宋儒也因为其过重的黄老色彩对其评价不高。荀子曾三出三进稷下,主持学宫工作数十载,形成了有别于邹鲁儒学的学说。稷下荀子远离了孔孟传统,带有浓厚的黄老色彩,是勿庸置疑的。

对稷下学宫最重视的齐国君主是齐威王。齐威王是齐桓公的儿子,以《竹书纪年》推算,他于公元前至公元前年在位。齐威王初即位时喜好声色,常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但很快在邹忌、淳于髡的劝谏下振作起来,决心改变齐国的现状。齐威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变法改革。他从考核官吏、赏罚分明、树立清廉风气入手,烹了阿大夫,封赏了即墨大夫,并“谨修法律”,实行法治。他还广开言路,奖励批评,从而揭露弊政,以便于改革。重视人才,选贤任能。加强边防,积极奋战。不以珠玉为宝,而以人才为宝。戍守边防的田忌、檀子、黔夫等都能独当一面。而且用人不受宗室血缘关系限制,往往破格提拔。邹忌出身布衣,孙膑是从魏国逃来的“刑余之人”,淳于髡本是髡钳家奴而且是赘婿,却都被委以重任,位在上大夫之列。

齐威王之所以重视稷下学宫,主要目的是巩固田氏政权的统治。据《史记》,田氏欲代姜氏有齐国,非一世也。其中田常(田成子)杀齐简公是最重要的一步。田常杀简公后害怕诸侯群起而攻之,于是“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三晋、韩、赵、魏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可见田氏取代姜氏过程中,在外交、内政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后来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又在浊泽与魏文侯会盟,请魏文侯出面求立为诸侯,得到周天子与诸侯们的同意,田和才于齐康公十九年(前年)立为齐侯。田齐政权来之不易,怕落下篡弑恶名,于是对为“田氏代齐”的合理性制造舆论特别重视。而创建并重视稷下学宫,正是引导和左右舆论的需要。当然了,这只是齐桓公和齐威王的“初衷”,稷下学宫发展起来后,作用就不止于此了。

后来稷下学宫成了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齐王向稷下学者咨询国事、天下事,使稷下学者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也因此成了政治咨询中心。例如,淳于髡曾用隐语谏威王,使之戒“长夜之饮”,从消极悲观中振作起来,亲理国政,奋发图强。又以“微言”说齐相邹忌,敦促其变法革新。齐宣王与孟子曾多次讨论政事,探求统一天下的途径。王斗曾直面批评宣王“好马”、“好狗”、“好酒”,独不“好士”,直到宣王认错、改错为止,“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这些都显示了稷下学宫的政治功能。稷下学者进言,齐王纳言,是稷下学宫作为政治咨询中心的一大特色。

事实上,稷下学宫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也就是体现在学术方面。

稷下学宫校舍规模宏大,而且建在交通要道,非常具有吸引力,齐宣王时,稷下师生曾多达“数百千人”。稷下学宫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据郭沫若考定,《管子》“弟子职”篇当是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里面从饮食起居到衣着服饰,从课堂纪律到课后复习,从尊敬老师到品德修养,都规定得详细严格。可见稷下学宫的规章制度是健全、严格的。学宫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游学是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学与教都有充分的自由。这些方式的施行,使学士们开阔了眼界,打破了私学的限制,思想兼容并包,促进了各种学说的发展和新学说的创立,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稷下学宫以黄老为主兼容百家之学,具有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学术自由、相互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等多方面特点。稷下学者因政治倾向、地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同而各有思想体系,从而使稷下学宫形成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稷下各家为求得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相互间展开论争,使稷下学宫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在论争中,不仅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而且使学者们也认识到各自的理论的弱点,促进了不断吸收新思想,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学说的氛围的形成。因此,郭沫若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的一个最高峰的。”

总之,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一代新风,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文化大繁荣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同时,稷下学宫开启了秦汉文化发展之源,对秦汉以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稷下学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仅就稷下学者的著作来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地理、历、数、医、农等多种学科。这些著作的问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先秦思想理论宝库,促进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的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xw/16364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