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王安石苏轼李贽丨我眼中的荀子

发布时间:2021/8/30 11:35:27   点击数:

荀卿载孔子之言曰:“由,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曰:赐,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子曰:回,智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曰:智者知己,仁者爱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是诚孔子之言欤,吾知其非也。夫能近见而后能远察,能利狭而后能泽广,明天下之理也。故古之欲知人者,必先求知己;欲爱人者,必先求爱己,此亦理之所必然,而君子之所不能易者也。请以事之近而天下之所共知者谕之。今有人于此,不能见太山于咫尺之内者,则虽天下之至愚,知其不能察秋毫于百步之外也。盖不能见于近,则不能察于远,明矣。而荀卿以谓知己者贤于知人者,是犹能察秋毫于百步之外者为不若见太山于咫尺之内者之明也。今有人于此,食不足以厌其腹,衣不足以周其体者,则虽天下之至愚,知其不能以赡足乡党也。盖不能利于狭则不能泽于广,明矣。而荀卿以谓爱己者贤于爱人者,是犹以赡足乡党为不若食足以厌腹衣足以周体者之富也。由是言之,荀卿之言,其不察理已甚矣。故知已者,智之端也,可推以知人也;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夫能尽智仁之道,然后使人知己爱己。是故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不能知人爱人者也。能知人爱人者,未有不能知己爱己者也。今荀卿之言,一切反之,吾是以知其非孔子之言,而为荀卿之妄矣。杨子曰:“自爱,仁之至也。”盖言能自爱之道则足以爱人耳,非谓不能爱人而能爱己者也。噫!古之人爱人不能爱己者,有之矣。然非吾所谓爱人,而墨翟之道也。若夫能知人而不能知己者,亦非吾所谓知人矣。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六八《荀卿》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四《荀卿论》

升庵先生曰:“以荀卿大儒,而弟子有焚书坑儒之李斯,以李斯为师,而弟子有治行第一之吴公。人之贤否,信在自立,不系师友也。”卓吾子曰: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有骨则可籍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挈,其奈之何,一刻无人,一刻站不得矣。然既能行立,则自能奔走求师,如颜、曾辈之于孔子然,谓其不系师友,亦非也。

——明·李贽《焚书》卷五《荀卿李斯吴公》

宋人谓卿之学不醇,故一传于李斯,即有坑儒焚书之祸。夫弟子为恶而罪及师,有是理乎?若李斯可以累荀卿,则吴起亦可以累曾子矣。《盐铁论》曰:“李斯与苞丘子同事荀卿,而苞丘子修道白屋之下。”卓吾子曰:使李斯可以累荀卿,则苞丘子亦当请封荀子矣。

——明·李贽《焚书》卷五《宋人讥荀卿》

编辑:清夜问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jg/16552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