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电子学刊疫情防控中的谣言治理
疫情防控中的谣言治理
张志超
摘要:在对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过程中,比病毒本身更可怕的往往谣言的散播,它不仅能够迷惑人们的心智,更会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对疫情中谣言的治理迫在眉睫。首先,本文介绍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谣言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根据谣言散播的动机,将疫情谣言分为善意型、利益型和阴谋型。其次,通过实际观察并思考总结出谣言具有迷惑性强、传播速度快、难以控制的特点,同时相应的指出了谣言的社会危害性。最后,根据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机制,提出了从国家、社会媒体、公民个人角度科学治理疫情谣言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疫情防控;社会危害;谣言治理
年末,新冠病毒在中国首次被人发现的是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一开始人们以为这是普通的感冒且不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并未意识到病毒的可怕之处,直到武汉出现感染人数激增、大量感染人数陆续死亡的病例,人们才意识到事态是如此的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疫情的各种谣言,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谣言不断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蔓延,疫情谣言不仅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而且迷惑群众的心智,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治理谣言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做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一、疫情谣言的诞生
(一)疫情谣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时间回到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第一次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的通报,于是新冠肺炎开始进入我们的眼帘。由于病毒的运气很好,当时正值流感季节,被感染者初期通常表现为普通的发烧感冒,所以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又赶上中国的春节,大家纷纷忙着回家过年,交通运输处于一个高速运转期,这就给具有人传人特性的新冠肺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它们在公共场合大肆传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好在钟南山院士被调到武汉亲自主持疫情全局,武汉在1月23日凌晨宣布全面封城,所有交通要道进行设卡封锁,人人开始了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由于传染迅速,患病人数持续增加,武汉医务人员尽管每天高负荷运转,但仍然面临着人手不足、医疗器械严重短缺等严重问题,急需各种救援物资。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省纷纷调动警察、军队、专家、护士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也在短短的10天内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建成,并在2月3日交付使用,这给疫情得到很好地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每次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比灾难本身更可怕的是往往是谣言的扩散和引起的恐慌,譬如,“抽烟喝酒可以预防病毒”、国外疯抢卫生纸事件等等,谣言不仅会给人民带来负面情绪,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治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需负责。在疫情期间,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就是对这场疫情防控战最大的贡献。
(二)疫情谣言的基本类型
谣言,是指那些没有事实基础,更经不起实践考验,被人凭空捏造出来与事实不相符并且利用一定手段进行传播的言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成为谣言的主要阵地,于是疫情谣言借助网络这个载体迅速扩散并且其种类也是日益繁多,我们根据疫情谣言传播者的动机可以将疫情谣言分为大致三类:善意型谣言、利益型谣言、阴谋型谣言。
1、善意型谣言的传播者往往是处于一个被利用的状态,当一些疫情谣言呈现在传播者面前时,人们由于自身条件和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够正确的辨析,使传播者认为这些信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出于自身对他人的关怀和社会的责任感,便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去推荐给别人。一类是出于对亲朋好友的关怀,主要传播者是中老年人,通常传播路径在一些家族群、同事群、朋友圈等,譬如“太原各中小学幼儿园本学期不做开学准备”、“年轻人感染的几率非常小”等等,传播者认为转发该信息意义重大或对身边的人有重大影响,出于个人的关怀与照顾心理,进行谣言传播。另一类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责任感,认为传播该类“真实”信息是举手之劳,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正义担当,更能够突出自己的社会价值。例如,“李文亮妻子在网上发布求助信”、“上海援助湖北救援物资在武汉被抢”等。这类谣言以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