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荀子 >> 荀子评价 >> 每日一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A.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D.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3.学生既不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这说明学生()
A.是学习的主体
B.是责权主体
C.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D.有自身的独特性
4.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
A.学校B.地方
C.中央D.家庭
6.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年龄是()
A.五或六周岁B.六或七周岁
C.七或八周岁D.未作确定
7.我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A.年1月1日
B.年9月10日
C.年11月1日
D.年1月1日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10.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答案及其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教师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和选择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
2.D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C题干的描述说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4.D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5.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6.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7.A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8.A略。
9.B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10.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全权代表学校并被赋予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
小学教师资格每日一练
一、单选题
1.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专职的科研人员
B.教师
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学生
3.下列不属于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的是()
A.促进发展功能B.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C.满足需求功能D.矫正功能
4.()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A..杜威B.斯宾塞
C.康德D.夸美纽斯
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创造性B.长期性
C.示范性D.复杂性
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孔子
C.孟子D.墨子
8.()是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几分钟时间内,师生共同对课堂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A.课堂评价B.课堂总结
C.布置作业D.课堂提问
9.()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A.教学评价B.教学测量
C.课程评价D.教学模式
10.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讲授法B.读书指导法
C.发现法D.讨论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简述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吴老师的专制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吴老师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单选题
1.DD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考生需准确区分小学教育各个特点的内涵。
2.B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3.B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求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4.C题干描述的是康德的著名论断。
5.B略。
6.B题干描述的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特点的典型示例。
7.C略。
8.B题干描述的是课堂总结的概念。
9.A题干描述的是教学评价的概念。
10.C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行动研究;
(5)教育叙事研究。
2.(1)行动研究法;(2)自我提问法;(3)教学诊断法;(4)比较法;(5)阅读新知法。
3.(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该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资讯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oqicar.com/xzpj/164905.html